题目中心
1.有防水、防潮要求的地面,宜在防水、防潮隔离层施工完毕并验收(   )再铺设绝热层。 2.楼地面工程整体面层施工后,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d抗压强度应达到5MPa后方准上人行走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3.楼梯、台阶踏步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   )mm每踏步两端宽度差不应大于10mm,旋转楼梯梯段的每踏步两端宽度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5mm。踏步面层应做防滑处理,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牢固。 4.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大理石、花岗石、料石等天然石材以及砖、预制板块、地毯、人造板材、胶粘剂、涂料、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或产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和放射性、(   )的规定。材料进场时应具有检测报告。 5.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的立管、套管、地漏处不应渗漏,坡向应正确、无积水。检验方法为:观察检查和蓄水、泼水检验及坡度尺检查。蓄水(   )h,深度不小于10mm。 6.木、竹面层铺设在水泥类基层上,其基层表面应坚硬、平整、洁净、不起砂,表面含水率不应大于(   )%。 7.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凝土垫层应铺设在基土上。当气温长期处于0℃以下,设计无要求时,垫层应设置(   ),缝的位置、嵌缝做法等应与面层伸、缩缝相一致,并应符合验收规范的规定。 8.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厚度不应小于(   )mm。 9.现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代号是(   )。 10.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应设置伸、缩缝,其延长米间距不得大于(   )m,对日晒强烈且昼夜温差超过15℃的地区,其延长米间距宜为4~6m。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和台阶等与建筑物连接处及房屋转角处应设缝处理。上述缝的宽度应为15、20mm,缝内应填嵌柔性密封材料。 11.水泥混凝土面层铺设(   )留施工缝。当施工间隙超过允许时间规定时,应对接槎处进行处理。 12.踢脚线与柱、墙面应紧密结合,踢脚线高度及出柱、墙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均匀一致。当出现空鼓时,局部空鼓长度不应大于(   )mm,且每自然间或标准间不应多于2处。 13.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   )mm。 14.水泥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   )mm陶粒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80mm。 15.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每检验批抽查数量应按其房间总数随机检验不应少于(   )间,不足4间,应全数检查。 16.木搁栅、垫木和垫层地板等应做(   )处理。 17.碎石的强度应均匀,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   )碎砖不应采用风化、酥松、夹有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不应大于60m。 18.查各类面层(含不需铺设部分或局部面层)表面的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缺陷,应采用(   )的方法。 19.铺设水泥混凝土板块、水磨石板块、人造石板块、陶瓷锦砖、陶瓷地砖、缸砖、水泥花砖、料石、大理石、花岗石等面层的结合层和填缝材料采用水泥砂浆时,在面层铺设后,表面应覆盖、湿润,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 20.填土时应为最优含水量。重要工程或大面积的地面填土前,应取土样,按击实试验确定(   )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
微信扫一扫
快速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