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凉爽,大家静心刷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祝大家都能一次性通过考试!认真复习以下的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1】
考点:软件测试
1、软件测试定义: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软件测试的目的:尽可能地多发现程序中的错误,不能也不可能证明程序没有错误。软件测试的关键是设计测试用例(注释1),一个好的测试用例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
2、软件测试方法: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不实际运行软件,主要通过人工进行。
动态测试:是基于计算机的测试,主要包括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
(1)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方法也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根据软件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检查内部成分,以确认每种内部操作符合设计规格要求。
白盒测试的基本原则:保证所测模块中每一独立路径至少执行一次;保证所测模块所有判断的每一分支至少执行一次;保证所测模块每一循环都在边界条件和一般条件下至少各执行一次;验证所有内部数据结构的有效性。
*:白盒测试法的测试用例是根据程序的内部逻辑来设计的,主要用软件的单元测试,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
A、逻辑覆盖。逻辑覆盖泛指一系列以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通常程序中的逻辑表示有判断、分支、条件等几种表示方法。
语句覆盖: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一个语句至少都能被执行一次。
路径覆盖: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程序中所有的可能的路径都至少经历一次。
判定覆盖:使设计的测试用例保证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取值分支(T或F)至少经历一次。
条件覆盖:设计的测试用例保证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条件的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
判断-条件覆盖: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判断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同时每个判断的所有可能取值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逻辑覆盖的强度依次是:语句覆盖<路径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断-条件覆盖。
B、基本路径测试。其思想和步骤是,根据软件过程性描述中的控制流程确定程序的环路复杂性度量,用此度量定义基本路径集合,并由此导出一组测试用例,对每一条独立执行路径进行测试。
(2)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方法也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黑盒测试是对软件已经实现的功能是否满足需求进行测试和验证。
黑盒测试主要诊断功能不对或遗漏、接口错误、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性能错误、初始化和终止条件错误。
黑盒测试不关心程序内部的逻辑,只是根据程序的功能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主要方法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等,主要用软件的确认测试。
A、等价类划分法。这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它是将程序的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部分(及若干等价类),然后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B、边界值分析法。它是对各种输入、输出范围的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C、错误推测法。人们可以靠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编写检查这些错误的用例。
3、软件测试过程一般按4个步骤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1)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程序单元)进行正确性检测的测试,目的是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单元测试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来设计测试用例,其依据是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单元测试的技术可以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对动态测试通常以白盒测试为主,辅之以黑盒测试。
单元测试的内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和边界测试。
*:在进行单元测试时,要用一些辅助模块去模拟与被测模块相联系的其他模块,即为被测模块设计和搭建驱动模块和桩模块。其中,驱动模块相当于被测模块的主程序,它接收测试数据,并传给被测模块,输出实际测试结果;而桩模块是模拟其他被调用模块,不必将子模块的所有功能带入。
(2)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测试和组装软件的过程,它是把模块在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的同时进行测试,主要目的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错误。
集成测试的依据是概要设计说明书。
集成测试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软件单元的接口测试、全局数据结构测试、边界条件和非法输入的测试等。
集成测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非增量方式组装与增量方式组装。
非增量方式组装:也称为一次性组装方式。首先对每个模块分别进行模块测试,然后再把所有模块组装在一起进行测试,最终得到要求的软件系统。
增量方式组装:又称渐增式集成方式。首先对一个个模块进行模块测试,然后将这些模块逐步组装成较大的系统,在组装的过程中边连接边测试,以发现连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最后通过增殖逐步组装成要求的软件系统。增量方式组装又包括自顶向下、自底向上、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等三种方式。
(3)确认测试
确认测试的任务是验证软件的有效性,即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
确认测试的主要依据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确认测试主要运用黑盒测试法。
(4)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的目的在于通过与系统的需求定义进行比较,发现软件与系统定义不符合或与之矛盾的地方。
系统测试的测试用例应根据需求分析规格说明来设计,并在实际使用环境下来运行。
系统测试的具体实施一般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操作测试、配置测试、外部接口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注释1:测试用例是指对一项特定的软件产品进行测试任务的描述,体现测试方案、方法、技术和策略。
【2】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考点:数据库设计概述
这个考点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机率为30%,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识记内容,读者还应识记数据库设计的前4个阶段以及它们相应的任务。
数据库设计中有两种方法,面向数据的方法和面向过程的方法:
面向数据的方法是以信息需求为主,兼顾处理需求;面向过程的方法是以处理需求为主,兼顾信息需求。由于数据在系统中稳定性高,数据已成为系统的核心,因此面向数据的设计方法已成为主流。
数据库设计目前一般采用生命周期法,即将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分解成目标独立的若干阶段。它们是: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运行阶段和进一步修改阶段。在数据库设计中采用前4个阶段。
疑难解答:数据库设计的前4个阶段的成果分别是什么?
数据库设计中一般采用前4个阶段,它们的成果分别是需求说明书、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数据库内模式。
【3】
考点:E-R模型
这个考点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机率为30%,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4分,此考点为理解内容,读者应该理解实体间三种函数关系,识记实体、属性、联系各用什么图形来表示。
1.E-R模型的基本概念
(1)实体: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可以抽象成为实体,实体是概念世界中的基本单位,它们是客观存在的且又能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现实世界中事物均有一些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属性来表示。
(3)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4)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5)联系:在现实世界中事物间的关联称为联系。
两个实体集间的联系实际上是实体集间的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有下面几种:一对一的联系、一对多或多对一联系、多对多。
2.E-R模型的图示法
E-R模型用E-R图来表示。
(1)实体表示法:在E-R图中用矩形表示实体集,在矩形内写上该实体集的名字。
(2)属性表示法:在E-R图中用椭圆形表示属性,在椭圆形内写上该属性的名称。
(3)联系表示法:在E-R图中用菱形表示联系,菱形内写上联系名。
【4】
考点:关系模型
这个考点笔试考试中,是一个经常考查的内容,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机率为70%,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重点掌握为理解内容,读者应该理解二维表的7个性质,识记三类数据约束。
误区警示:
当对关系模型进行查询运算,涉及到多种运算时,应当注意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因为有可能进行投影运算时,把符合条件的记录过滤,产生错误的结果。
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二维表一般满足下面7个性质:
(1)二维表中元组个数是有限的--元组个数有限性;
(2)二维表中元组均不相同--元组的唯一性;
(3)二维表中元组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元组的次序无关性;
(4)二维表中元组的分量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元组分量的原子性;
(5)二维表中属性名各不相同--属性名唯一性;
(6)二维表中属性与次序无关,可任意交换--属性的次序无关性;
(7)二维表属性的分量具有与该属性相同的值域--分量值域的统一性。
在二维表中惟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值称为该表的键或码。二维表中可能有若干个健,它们称为表的侯选码或侯选健。从二维表的所有侯选键选取一个作为用户使用的键称为主键或主码。表A中的某属性集是某表B的键,则称该属性值为A的外键或外码。
关系操纵:数据查询、数据删除、数据插入、数据修改。
关系模型允许定义三类数据约束,它们是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以及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小提示:关系模式采用二维表来表示,一个关系对应一张二维表。可以这么说,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但是一个二维表不一定是一个关系。
疑难解答:E-R图是如何向关系模式转换的?
从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是比较直接的,实体与联系都可以表示成关系,E-R图中属性也可以转换成关系的属性。实体集也可以转换成关系。
【5】
考点:关系代数
这个考点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机率为30%,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重点掌握理解内容,读者应该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操作以及关系代数的几种运算。
误区警示:
当对关系模型进行查询运算,涉及到多种运算时,应当注意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因为有可能进行投影运算时,把符合条件的记录过滤,产生错误的结果。
1.关系模型的基本操作
关系模型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
其中查询包含如下运算:
①投影运算。从R中选择出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
②选择运算。选择运算是一个一元运算,关系R通过选择运算(并由该运算给出所选择的逻辑条件)后仍为一个关系。设关系的逻辑条件为F,则R满足F的选择运算可写成:σF(R)
③笛卡尔积运算。设有n元关系R及m元关系S,它们分别有p、q个元组,则关系R与S经笛卡尔积记为R×S,该关系是一个n+m元关系,元组个数是p×q,由R与S的有序组组合而成。
小提示:当关系模式进行笛卡尔积运算时,读者应该注意运算后的结果是n+m元关系,元组个数是p×q,这是经常混淆的。
2.关系代数中的扩充运算
(1)交运算: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所组成,记为R∩S。
(2)除运算
如果将笛卡尔积运算看作乘运算的话,除运算就是它的逆运算。当关系T=R×S时,则可将除运算写成:T÷R=S或T/R=S
S称为T除以R的商。除法运算不是基本运算,它可以由基本运算推导而出。
(3)连接与自然连接运算
连接运算又可称为θ运算,这是一种二元运算,通过它可以将两个关系合并成一个大关系。设有关系R、S以及比较式iθj,其中i为R中的域,j为S中的域,θ含义同前。则可以将R、S在域i,j上的θ连接记为:
R |×| S
iθj
在θ连接中如果θ为"=",就称此连接为等值连接,否则称为不等值连接;如θ为"<"时称为小于连接;如θ为">"时称为大于连接。
自然连接(natural join)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满足下面的条件:
①两关系间有公共域;
②通过公共域的等值进行连接。
设有关系R、S,R有域A1,A2,…,An,S有域B1,B2,…,Bm,并且,Ai1,Ai2,…,Aij,与B1,B2,…,Bj分别为相同域,此时它们自然连接可记为:
R|×|S
自然连接的含义可用下式表示:
R|×|S=πA1,A2,……An,Bj+1,……Bm(σAi1=B1^Ai2=B2^…^Aij=,Bj (R×S))
疑难解答:连接与自然连接的不同之处在什么?
一般的连接操作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但自然连接还需要取消重复列,所以是同时从行和列的角度进行运算。
【6】
考点: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体系
这个考点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机率为30%,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识记内容,读者还应该理解三级模式及两级映射的定义。
误区警示: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概念模式。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三级模式都有几种名称,读者应该熟记每个模式的另一些名称。
1.数据统系统的3级模式
(1)概念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对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应用)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概念模式。
(2)外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它是由概念模式推导而出来的,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
(3)内模式,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
内模式处于最底层,它反映了数据在计算机物理结构中的实际存储形式,概念模式处于中间层,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数据全局逻辑要求,而外模式处于最外层,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的要求。
小提示:内模式处于最底层,它反映了数据在计算机物理结构中的实际存储形式,概念模式处于中间层,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数据全局逻辑要求,而外模式处于最外层,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的要求。
2.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射
两级映射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独立性。
(1)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射。该映射给出了概念模式中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间的对应关系;
(2)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映射。概念模式是一个全局模式而外模式是用户的局部模式。一个概念模式中可以定义多个外模式,而每个外模式是概念模式的一个基本视图。
疑难解答: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7个部分以一定的逻辑层次结构方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的结构关系是:应用系统工、应用开发工具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硬件。
复习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是要有坐稳“冷板凳”的毅力。只有不畏艰苦,勇于拼搏的人才能在学习上闯出一片天。当我们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好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凭着不屈的斗志,不懈地努力,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们,我们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一定会通过考试的。
文章推荐:
2018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二级MS Office 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考成功后可以退费吗?(内附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
温馨提示:
考试想拿高分吗?更多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二级ms office试题请点击查看>>>二级ms office
想要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请点击下载>>>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
想知道更多关于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的最新资讯吗?点击进入>>>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