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城市主干道改造工程,其结构为二灰土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工期要求当年5月份完成拆迁,11月底完成施工。
由于城市道路施工干扰因素多,有较大的技术难度,项目部提前进行了施工技术准备工作。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项目部在城市外设置了拌合站;为避开交通高峰时段,夜间运输,白天施工。检查发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松散、强度值偏低的质量问题。
项目部依据冬期施工方案,选择在全天最高温度时段进行沥青混凝土摊铺碾压施工。经现场试测,试验段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压实度、厚度、平整度均符合设计要求,自检的检验结论为合格。
为确保按期完工,项目部编制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中进行动态调整;完工后依据进度计划、调整资料对施工进行总结。[2006年真题]
问题:
1.本项目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应包括哪些内容?
2.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3.结合本工程简述沥青混凝土冬期施工的基本要求。
4.项目部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自检合格的依据充分吗?如不充分,还应补充哪些?
5.项目部在施工进度总结时的资料依据是否全面?如不全面,请予以补充。
参考答案: 1.本项目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应包括:
(1)施工合同签订后,施工项目部及时索取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指定专人管理并公布有效文件清单。
(2)熟悉设计文件。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由有关人员参加的对设计图纸的学习与审核,认真领会设计意图,掌握施工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并应形成会审记录。如发现设计图纸有误或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提出质疑或修改建议,并履行规定的手续予以核实、更正。
(3)编制能指导现场施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主要(重要)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和质量安全等保证计划。
(4)根据施工组织,分解和确定各阶段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措施。
(5)确认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的质量检验与验收程序、内容及标准等。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
(1)夜间运输,白天铺筑,造成水泥稳定碎石粒料堆置时间过长。
(2)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水泥强度已经损失。
3.本工程沥青混凝土冬期施工时的基本要求有:(1)适当提高出厂温度和施工温度。(2)运输过程中覆盖保温。(3)采取“快卸、快铺、快平、快压”和“及时碾压、及时成型”的方针,以保证沥青面层有足够的碾压温度和密实度。
4.(1)项目部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自检合格的依据不充分。
(2)路面检验项目还应包括:弯沉值、宽度、中线高程、横坡、井框与路面的高差。
5.(1)项目部在施工进度总结时的资料依据不全面。
(2)施工进度总结的依据资料还应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执行的实际记录和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结果。